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朱自清散文    P 97


作者:朱自清
頁數:97 / 189
類別:白話散文

 

作者:朱自清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朱自清散文

原題中所云「作於鄉村教堂墓地中」,指司妥克波忌士(Stoke Poges)的 教堂而言。詩作於一七四二格雷二十五歲時,成於一七五○,當時詩人懷古之情,死生之 感,親近自然之意,詩中都委婉達出,而句律精妙,音節諧美,批評家以為最足代表英國 詩,稱為詩中之詩。詩出後,風靡一時,誦讀模擬,遍于歐洲各國;歷來引用極多,至今已 成為英美文學教育的一部分。司妥克波忌士在倫敦西南,從那著名的溫澤堡(Windso r Cast#e)去是很近的。四月一個下午,微雨之後,我們到了那裡。一路幽靜,似 乎鳥聲也不大聽見。拐了一個小彎兒,眼前一片平鋪的碧草,點綴着稀疏的墓碑;教堂木然 孤立,像戲台上佈景似的。小路旁一所小屋子,門口有小木牌寫着格雷陳列室之類。出來一 位白髮老人,慇勤地引我們去看格雷墓,長方形,特別大,是和他母親、姨母合葬的,緊挨 着教堂牆下。又看水松樹(yew-tree),老人說格雷在那樹下寫《輓歌辭》來着; 《輓歌辭》裡提到水松樹,倒是確實的。我們又兜了個大圈子,才回到小屋裡,看《輓歌 辭》真跡的影印本。還有幾件和格雷關係很疏的舊東西。屋後有井,老人自己汲水灌園,讓 我們想起「灌園叟」來;臨別他送我們每人一張教堂影片。

1935321日—23日作。

(原載193551日《中學生》第55號)

博物院



  
倫敦的博物院帶畫院,只檢大的說,足足有十個之多。在巴黎和柏林,並不「覺得」博 物院有這麼多似的。柏林的本來少些;巴黎的不但不少,還要多些,但除盧佛宮外,都不 大。最要緊的,倫敦各院陳列得有條有理的,又疏朗,房屋又亮,得看;不像盧佛宮,東西 那麼擠,屋子那麼黑,老教人喘不出氣。可是,倫敦雖然得看,說起來也還是千頭萬緒;真只好檢大的說罷了。



  
先看西南角。維多利亞亞伯特院最為堂皇富麗。這是個美術博物院,所收藏的都是美術 史材料,而裝飾用的工藝品尤多,東方的西方的都有。漆器,瓷器,傢具,織物,服裝,書 籍裝訂,道地五光十色。這裡頗有中國東西,漆器瓷器玉器不用說,壁畫佛像,羅漢木像, 還有乾隆寶座也都見于該院的「東方百珍圖錄」裡。圖錄裡還有明朝李麟(原作Li Li ng,疑係此人)畫的《波羅球戲圖》;波羅球騎着馬打,是唐朝從西域傳來的。中國現在 似乎沒存着這種畫。院中賣石膏像,有些真大。

自然史院是從不列顛博物院分出來的。這裡才真古色古香,也才真「巨大」。看了各種 史前人的模型,只覺得遠煙似的時代,無從憑弔,無從懷想——滿夠不上分兒。中生代大爬 蟲的骨架,昂然站在屋頂下,人還夠不上它們一條腿那麼長,不用提「項背」了。現代鯨魚 的標本雖然也夠大的,但沒腿,在陸居的我們眼中就差多了。這裡有夜鶯,自然是死的,那 樣子似乎也並不特別秀氣;嗓子可真脆真圓,我在話匣片裡聽來着。

歐戰院成立不過十來年。大戰各方面,可以從這裡略見一斑。這裡有模型,有透視畫 (dioramas),有照相,有電影機,有槍炮等等。但最多的還是畫。大戰當年,英 國情報部僱用一群少年畫家,教他們擱下自己的工作,大規模的畫戰事畫,以供宣傳,並作 為歷史紀錄。後來少年畫家不夠用,連老畫家也用上了。那時情報部常常給這些畫家開展覽 會,個人的或合夥的。歐戰院的畫便是那些展覽作品的一部分。少年畫家大約都是些立體 派,和老畫家的浪漫作風迥乎不同。這些畫家都透視了戰爭,但他們所成就的卻只是歷史紀 錄,藝術是沒有什麼的。

現在該到西頭來,看人所熟知的不列顛博物院了。考古學的收藏,名人檔案,抄本和印 本書籍,都數一數二;顧愷之《女史箴》卷子和敦煌卷子便在此院中。瓷器也不少,中國 的,土耳其的,歐洲各國的都有;中國的不用說,土耳其的青花,渾厚樸拙,比歐洲金的藍 的或刻鏤的好。考古學方面,埃及王拉米塞斯第二(約公元前1250)巨大的花崗石像, 几乎有自然史院大爬蟲那麼高,足為我們揚眉吐氣;也有坐像。坐立像都僵直而四方,大有 雖地動山搖不倒之勢。這些像的石質尺寸和形狀,表示統治者永久的超人的權力。還有貝葉 的《死者的書》,用象形字和俗字兩體寫成。羅塞他石,用埃及兩體字和希臘文刻着詔書一 通(公元前195),一七九八年出土;從這塊石頭上,學者比對希臘文,才讀通了埃及文 字。

希臘巴昔農廟(Parthenon)各件雕刻,是該院最足以自豪的。這個廟在雅 典,奉祀女神雅典巴昔奴;配利克里斯(Pericles)時代,教成千帶萬的藝術家, 用最美的大理石,重建起來,總其事的是配氏的好友兼顧問,著名雕刻家費迪亞斯(Phi dias)。那時物阜民豐,費了二十年工夫,到了公元前四三五年,才造成。廟是長方 形,有門無窗;或單行或雙行的石砫圍繞着,像女神的馬隊一般。短的兩頭,柱上承着三角 形的楣;這上面都雕着像。廟牆外上部,是著名的刻壁。廟在一六八七年讓威尼斯人炸燬了 一部分;一八○一年,愛而近伯爵從雅典人手裡將三角楣上的像,刻壁,和些別的買回英 國,費了七萬鎊,約合百多萬元;後來轉賣給這博物院,卻只要一半價錢。院中特設了一間 愛而近室陳列那些藝術品,並參考巴黎國家圖書館所藏的巴昔農廟諸圖,做成廟的模型,巍 巍然立在石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