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朱自清散文    P 102


作者:朱自清
頁數:102 / 189
類別:白話散文

 

作者:朱自清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朱自清散文

倫敦人紛紛上加爾東尼市場(Caldonian Market),也正是這股勁 兒。房東太客廳裡爐台兒上放著一個手榴彈殼,是盛煙灰用的。比甜瓜小一點,面上擦得 精亮,方方的小塊兒,界着又粗又深的黑道兒,就是蠻得好,傻得好。房東太說還是她家 先生在世時逛加爾東尼市場買回來的。她說這個市場賣舊貨,可以還價,花樣不少,有些是 偷來的,倒也有好東西;去的人可真多。市場只在星期二星期五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開放, 有些像廟會;市場外另有幾家舊書舊貨鋪子,卻似乎常做買賣,又有些像小市。

先到外頭一家舊書鋪。沒窗沒門。仰麵灰蓬蓬的,土地,剛下完雨,門口還積着個小小 水潭兒。從亂書堆中間進去,一看倒也分門別類的。「文學」在裡間,空氣變了味,撲鼻子 一陣陣的——到如今三年了,不忘記,可也叫不出什麼味。《聖經》最多,整整一箱子。不 相干的小說左一堆右一堆;卻也挑出了一本莎翁全集,幾本正正經經詩選。莎翁全集當然是 普通本子,可是隻花了九便士,才合五六毛錢。鋪子裡還賣舊話匣片子,不住地開着讓人 聽,三五個男女夥計穿梭似地張羅着。別幾家鋪子沒進去,外邊瞧了瞧,也一團灰土氣。

市場門口有小牌子寫着開放日期,又有一塊寫着「謹防扒手」——倫敦別處倒沒見過這 玩意兒。地面大小和北平東安市場差不多,一半帶屋頂,一半露天;乾淨整齊,卻遠不如東 安市場。滿是攤兒,屋裡沒有地攤兒,露天裡有。

擺攤兒的,男女老少,色色俱全;還有纏着頭的印度人。賣的是日用什物,布匹,小擺 設;花樣也不怎樣多,多一半古舊過了頭。有幾件日本瓷器,中國貨色卻不見。也有賣吃 的,賣雜耍的。踱了半天,看見一個銅獅子鎮紙,夠重的,獅子頗有點威武;要價三先令 (二元余),還了一先令,沒買成。快散了,卻瞥見地下大大的厚厚的一本冊子,拿起來翻 着,原來是書紙店裡私家賀年片的樣本。這些舊賀年片雖是廢物,卻印得很好看,又各不相 同;問價錢才四便士,合兩毛多,便馬上買了。出門時又買了個擦皮鞋的絨卷兒,也賤—— 到現在還用着。這時正愁大冊子夾着不便,抬頭卻見面前立着個賣硬紙口袋的,大小都有, 買了東西的人,大概全得買上那麼一隻;這當口門外沿路一直到大街上,挨挨擦擦的,差不 離儘是提紙口袋的。——我口袋裏那冊賀年片樣本,回國來讓太小姐孩子們瞧,都愛不釋 手;讓她們猜價兒,至少說四元錢。我忍不住要想,逛那麼一趟加爾東尼,也算值得了。



  
1935411日作。



  
(原載1935414日《大公報·文藝副刊》第147期)

吃的

提到歐洲的吃喝,誰總會想到巴黎,倫敦是算不上的。不用說別的,就說煎山藥蛋吧。 法國的切成小骨牌塊兒,黃爭爭的,油汪汪的,香噴噴的;英國的「條兒」(chips) 卻半黃半黑,不冷不熱,乾乾兒的什麼味也沒有,只可以當飽罷了。再說英國飯吃來吃去, 主菜無非是煎炸牛肉排羊排骨,配上兩樣素菜;記得在一個人家住過四個月,只吃過一回煎 小牛肝兒,算是新花樣。可是菜做得簡單,也有好處;材料壞容易見出,像大陸上廚子將壞 東西做成好樣子,在英國是不會的。大約他們自己也覺着膩味,所以一九二六那一年有一位 華衣脫女士(E.White)組織了一個英國民間烹調社,搜求各市各鄉的食譜,想給英 國菜換點兒花樣,讓它好吃些。一九三一年十二月烹調社開了一回晚餐會,從十八世紀以來 的食譜中選了五樣菜(湯和點心在內),據說是又好吃,又不費事。這時候正是英國的國貨 年,所以報紙上頗為榆揚一番。可是,現在歐洲的風氣,吃飯要少要快,那些陳年的老古 董,怕總有些不合時宜吧。

吃飯要快,為的忙,歐洲人不能像咱們那樣慢條斯理兒的,大家知道。幹嗎要少呢?為 的衛生,固然不錯,還有別的:女的男的都怕胖。女的怕胖,胖了難看;男的也愛那股標勁 兒,要像個運動家。這個自然說的是中年人少年人;老頭子挺着個大肚子的卻有的是。歐洲 人一日三餐,份量頗不一樣。像德國,早晨只有咖啡麵包,晚間常冷食,只有午飯重些。法 國早晨是咖啡,月芽餅,午飯晚飯似乎一般份量。英國卻早晚飯並重,午飯輕些。英國講究 早飯,和我國成都等處一樣。有麥粥,火腿蛋,麵包,茶,有時還有薰鹹魚,果子。午飯頂 簡單的,可以只吃一塊烤麵包,一杯咖啡;有些小飯店裡出賣午飯盒子,是些冷魚冷肉之 類,卻沒有賣晚飯盒子的。

倫敦頭等飯店總是法國菜,二等的有意大利菜,法國菜,瑞士菜之分;舊城館子和茶飯 店等才是本國味道。茶飯店與煎炸店其實都是小飯店的別稱。茶飯店的「飯」原指的午飯, 可是賣的東西並不簡單,吃晚飯滿成;煎炸店除了煎炸牛肉排羊排骨之外,也賣別的。頭等 飯店沒去過,意大利的館子卻去過兩家。一家在牛津街,規模很不小,晚飯時有女雜耍和跳 舞。只記得那回第一道菜是生蚝之類;一種特製的盤子,邊上圍着七八個圓格子,每格放半 個生蚝,吃起來很雅相。另一家在由斯敦路,也是個熱閙地方。這家卻小小的,通心細粉做 得最好;將粉切成半分來長的小圈兒,用黃油煎熟了,平鋪在盤兒裡,灑上乾酪(計司) 粉,輕鬆鮮美,妙不可言。還有炸「搦氣蚝」,鮮嫩清香,蝤蛑,瑤柱,都不能及;只有寧 波的蠣黃彷彿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