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朱自清散文    P 139


作者:朱自清
頁數:139 / 189
類別:白話散文

 

朱自清散文

作者:朱自清
第139,共189。
世間可也有成心以知為不知的,這是世故或策略。俗語道,「一問三不知」,就指的這 種世故人。他事事怕惹是非,擔責任,所以老是給你一個不知道。他不知道,他沒有說什 麼,閙出了大小錯兒是你們的,牽不到他身上去。這個可以說是「明哲保身」的不知道。老 師在教室裡問學生的書,學生回答「不知道」。也許他懶,沒有看書,答不出;也許他看了 書,還弄不清楚,想著答錯了還不如回一個不知道,老師倒可以多原諒些。後一個不知道便 是策略。五四運動的時候,北平有些學生被警察廳逮去送到法院。學生會請劉崇佑律師作辯 護人。劉先生教那些學生到法院受訊的時候,對於審判官的問話如果不知道怎樣回答才好, 或者怕出了岔兒,就乾脆說一個「不知道」。真的,你說「不知道」,人家抓不着你的把 柄,派不着你的錯處。從前用刑訊,即使真不知道,也可以逼得你說「知道」,現在的審判 官卻只能盤問你,用話套你,逼你,或誘你,說出你知道的。你如果小心提防着,多說些個 「不知道」,審判官也沒法奈何你。這個不知道更顯然是策略。不過這策略的運用還在乎 人。老辣的審判官在一大堆費話裡夾帶上一兩句要緊話,讓你提防不着,也許你會漏出一兩 個知道來,就定了案,那時候你所有的不知道就都變成廢物了。

最需要「不知道」這策略的,是政府人員在回答新聞記者的問話的時候。記者若是提出 不能發表或不便發表的內政外交問題來,政府發言人在平常的情形之下總得答話,可是又着 不得一點兒邊際,所以有些左右為難。固然他有時也可以「默不作聲」,有時也可以老實答 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但是這麼辦得發言人的身份高或問題的性質特別嚴重才 成,不然便不免得罪人。在平常的情形之下,發言人可以只說「不知道」,既得體,又比較 婉轉。



  
這個不知道其實是「無可奉告」,比「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語氣略覺輕些。至于 發言人究竟是知道,是不知道,那是另一回事兒,可以不論。現代需用這一個不知道的機會 很多。每回的局面卻不完全一樣。發言人斟酌當下的局面,有時將這句話略加變化,說得更 婉轉些,也更有趣些,教那些記者不至于窘着走開去。這也可以說是新的人情世故,這種新 的人情世故也許比老的還要來得微妙些。


  

這個「不知道」的變化,有時只看得出一個「不」字。例如說,「未獲得續到報告之 前,不能討論此事」,其實就是「現在無可奉告」的意思。前年九月二十日,美國赫爾國務 卿接見記者時,「某記者問,外傳美國遠東戰隊已奉令集中菲律賓之加維特之說是否屬實。 赫爾答稱,『微君言,余固不知此事。』」從現在看,赫爾的話大概是真的,不過在當時似 乎只是一句幽默的辭令,他的「不知」似乎只是策略而已。去年八月羅斯福總統和邱吉爾首 相在大西洋上會晤,華盛頓六日國際社電— 「海軍當局宣稱:當局接得總統所發波多馬克 號遊艇來電,內稱遊艇現正沿海岸緩緩前進;電訊中並未提及總統將赴海上某地與英首相會 晤。」這是一般的宣告,因為當時全世界都在關心這件事。但是宣告裡只說了些閒話,緊要 關頭卻用「電訊中並未提及」一句遮掩過去,跟沒有說一樣。還有,威爾基去年從英國回 去,參議員克拉克問他,「威爾基先生,你在周游英倫時,英國希望美國派艦護送軍備,你 有些知道嗎?」威爾基答道,「我想不起有人表示過這樣的願望。」「想不起」比「不知 道」活動得多;參議員不是新聞記者,威爾基不能不更婉轉些,更謹慎些— ,可是結果也 還是一個「無可奉告」。

這個不知道有時甚至會變成知道,不過知道的都是些似相干又似不相干的事兒,你摸不 着頭腦,還是一般無二。前年十月八日華盛頓國際社電,說羅斯福總統「恐亞洲局勢因滇緬 路重開而將發生突變」,「日來屢與空軍作戰部長史塔克,海軍艦隊總司令李卻遜,及前海 軍作戰部長現充國防顧問李海等三巨頭會商。總統並于接見記者時稱,彼等會談時僅研究地 圖而已云云。」「僅研究地圖而已」是答應了「知道」,但是這樣輕描淡寫的,還是「不知 道」的比「知道」的多。去年五月,澳總理孟席爾到美國去,謁見羅斯福總統,「會談一小 時之久。後孟氏對記者稱:吾人僅對數項事件,加以討論,吾人實已經行地球一周,結果極 令人振奮雲。澳駐美公使加賽旋亦對記者稱,澳總理與總統所商談者為古今與將來之事 件。」「經行地球一周」,「古今與將來之事件」,「知道」的圈兒越大,圈兒裡「不知 道」的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