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自由與權力     P 87


作者:阿克頓
頁數:87 / 134
類別:政治學

 

作者:阿克頓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自由與權力

這些信條之一是,在教會中長期得到堅持和許可的神學觀點及其他觀點,是在時間的磨礪中獲得真知灼見,並因教皇的默許而確立了具有一定約束力的權威地位,因此如果不是出於輕率,便不能輕言放棄;禁書目錄所包括的全部教令具有一種權威,它完全不依賴于這些教令的制定者的學識。這種觀點並不新奇,只是在當前又以不同尋常的嚴肅性和明確性被表述了一遍而已。但是,《評論》的基本原則之一在於,首先,它明確承認存在着一條極深的溝壑,它在神學中把信仰領域和非信仰領域做了嚴格的區分,即從與教義沒有邏輯上的必然關係,因此只能具有自然確定性的意見中,揭示出教義;其次,它明確承認在教會紀律中存在着這樣一種實際的差別:永無謬誤的權威行為不同於其批准權並不高於教會法的那些行為。根據教義永無謬誤的標準無法確定的事情,暫時只能讓科學來決定。此種決定隨着科學的進步而進步,只有在科學得出最終結論時才能獲得絶對性。一方面,這種科學進步對於教會來說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它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傳統觀點捍衛者的反對。科學的任何進步都沒有他們的任何功勞;並且,通過他們自己及其先輩的行動,他們堅持維護因科學的進步所威脅或推翻的觀點。在某些情形下要求人們承擔起放棄被接受的觀點的責任原則,也要求人們承擔起責任,在同等程度上和類似的條件下不考慮那個支持這些觀點的易犯錯誤的權威。

當然,羅馬教廷的意圖不在於否認這種責任賴以維繫的教義和觀點之間的差別,而是想讓天主教徒對它的實際承認儘可能減至最小程度。因而,《評論》的立場引發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因為它創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強化這種差別。考慮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必須牢記兩種情況:首先,如今表現得如此強烈的對抗,一直就為人所熟知和承認;其次,通諭的任何內容都不是直接針對《評論》。如同以往一樣,《評論》在通諭之前就明確反對羅馬的主張,並且像以前一樣免于審查。在有爭議的問題上,它實際上從未對權威表示同情;在現在的表面衝突中它也沒有表示同情。



  
但是,羅馬教廷宣佈其意志時表現出的明確態度,以及它率先採取行動這個事實,似乎是為了得到擁護,並向所有那些表達了與通諭相反的觀點的人們傳遞具體的警告。一份不僅表達這種觀點,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這個目的而存在的期刊,對於這一重要行動給它造成的新處境,不可能拒絶審視。因為一期《評論》的行為與單獨一本書的創作相比,更多涉及到與教會體制的微妙關係。當作者所捍衛的觀點被羅馬否定時,他可以作出讓步,如果意志堅定,他可以平靜地聽任自己的著作去碰運氣,以其優點去影響讀者。但是這種消極態度對於一本書的作者而言無論怎樣正確和適宜,卻不適用於《評論》的情況。定期地重複那些被否定的主張等於傲慢和反抗,並可能招致更明確的措施。從而得到的結果將是迫使權威更加堅持一種觀點——一種也許在別的情形下不被堅持或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的觀點。一項為之承受了一場鬥爭並飽嘗精神上的種種不幸的事業,是很難被人放棄的。在一本孤立的著作中,作者只需探討他所感興趣的主題,與教會權威不一致的地方可能並不突出,從而引不起關注。但一份連續發行的《評論》,若採取這種節制的態度,反而會使它堅持迴避的論題更為突出。而若在世人面前表明它所持的立場,等於是請求讀者在教會和它自己之間進行取捨。它無論得到什麼樣的認可和同意,都會給教廷的權威和尊嚴造成重大損失。它只能把成功的希望寄託在利用它所引起的醜聞上。

但事實上,它的成功不再能推進真理的事業。因為在與天主教廣大教徒的關係中,羅馬教廷是什麼‧它的力量何在‧它是教會的器官、喉舌和頭腦。它的力量在於與信徒的普通信念相一致。當它代表着一個時代或絶大部分天主教徒的一般知識和見解時,它的地位不可動搖。它根源於這種普遍支持的力量,使直接的對抗變得毫無希望。因此這樣做是沒有教益的,它只會造成分裂,引起反動而不是改革。試圖影響它必須首先影響給予它力量的東西,必須影響它的成員以便影響它的首腦。如果天主教徒的一般觀點沒有改變,羅馬教廷的方向也不會改變。一俟觀點發生變化,羅馬也會對變化表示贊同。教會體制是建立在教會的共同觀點上,並通過它而運作。它不能脫離廣大信眾,只與高明的少數步調一致。它緩慢、謹慎地追隨着廣大信徒的觀點,有時是以拒絶和駁斥開始,而以完全採納告終。因此,與羅馬的直接抗爭會造成惡劣的前景,或至多不過是一場毫無結果、無利可圖的勝利。碩果纍纍的勝利來自于天主教徒群體在知識、觀念和信念上的逐漸演變,這種變化到了一定時候將克服拋棄成規的優柔寡斷,同時以不為人察覺的步調迫使傳統的代言人與它置身其中的新環境相適應。公共意見緩慢、平靜和間接的行為推動了羅馬教廷的改革,這一切既不會產生任何破壞道德的衝突,也不會導致喪失體面的屈服。這種行為基本上是在較為嚴肅的科學著作推動下進行的。科學著作所接受的審查並不涉及實質性問題,雖然它可能常常涉及足以決定一個特定事例之道德正當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