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甘地傳記    P 49


作者:布老虎
頁數:49 / 74
類別:傳記

 

甘地傳記

作者:布老虎
第49,共74。
戰局在發展。英國張伯倫內閣倒台,丘吉爾組成戰時臨時政府。6月中旬,德國入侵俄國,國際形勢突然轉變。7月,英國當局宣佈擴大總督行政會議,並成立國防會議。
甘地與國大黨分歧越來越大。
73日,國大黨工作委員會在德里召開緊急會議,主席阿薩德在會上作報告說:「國大黨是個政治組織,不是爭取和平的機構,甘地的主張在黨內無法實施。」甘地當即宣佈引退。
916日,全印度委員會又通過決議,請求甘地重新領導國大黨。當時的國大黨主席阿薩德在緊急會議上說:「最近發生的許多事情,使我們決定再度要求甘地任國大黨的實際領導工作。我很高興地向大家報告,他已經同意這樣做,因為目前他和工作委員會之間已經沒有任何分歧了。」


  
甘地當即與總督舉行會談。總督一見面,就毫不客氣地說:「我不會讓你向任何人進行反戰宣傳,削弱民心士氣。因為反戰宣傳既危害印度利益,也包括你們所要求的言論自由。」
甘地也毫不示弱地說:「如果政府承認了印度所要求的自由,那麼政府就可以說是得到了印度人民的支持。」
談判破裂。
甘地接着開始組織個別民事非暴力抵抗運動。精心挑選了一名忠實的非暴力抵抗運動骨幹巴維走南闖北宣傳,反對出錢出人幫英國作戰,主張非暴力抵抗戰爭。結果被捕。《哈里真》周刊被迫停止。
之後,尼赫魯親自出馬舉行集會併進行反戰演講被捕。從此接二連三,大批國大黨領袖和非暴力抵抗運動者被捕入獄。據資料統計,到1941年初,被捕入獄者達2500多人。


  
直到1941年底,尼赫魯等領袖人物才被釋放。
事實上,印度被看成是英國附屬,它的真正利益對統治者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丘吉爾關心的是戰爭的進行,他要不擇手段去哄騙印度去為英國的利益打仗賣命、流血犧牲。
194112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軍國主義軍隊直抵印度國門。
英國正逐步陷入更大的災難之中,無法阻止日本人在東南亞地區以勢不可擋的挺進趨勢,動員印度的大量資源和人力已成為軍事上的迫切需要。丘吉爾在社會敦促下,最後終於同意對德里作出重大讓步。雖然他拒絶承認印度立即獨立,但英國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益,為了把日本燒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的戰火撲滅,不得不作出保證,待日本戰敗後,印度將取得自治領地位,換言之,印度可在英聯邦範圍內享受自治權力。誰都知道,丘吉爾從來就不掩飾他對甘地和國大黨的蔑視,早些時候曾狂妄地宣稱:「出任國王陛下的首相,決非主張肢解大英帝國。」
面對更加嚴峻的形勢,國大黨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1223日,國大黨發表聲明,表示同情一切遭受侵略的國家,同時號召印度人民與國大黨合作,為爭取印度的自由而戰,拿起刀槍,趕走侵略者。
但是甘地仍然固執己見。他認為丘吉爾的態度「是件有毒的禮物」,因為他的目的是在於爭取印度立即予以合作,以暴力抵抗日本法西斯。聖雄對國大黨的態度很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樣做違背了非暴力信條,要抵抗日本,惟一有效的反抗武器乃是非暴力,「只有非暴力才能免于印度的滅絶」。
聖雄的眼帘中總是閃現出這樣的動人畫面:“一排排印度人,手無寸鐵,用瘦弱的血肉之軀,面無懼色地嚮日本人的刺刀和燒紅的槍口撲去;他們前僕後繼,勇往直前,直到屍堆成山,血流成河,從而使殘暴的敵人心慈手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是在他非暴力原則指導下出現的奇蹟,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他向國大黨主席阿薩德寫信,表示,如果國大黨決定與政府合作,堅持暴力抵抗,那就請解除孟買決議託付給自己的責任。他在信中是這麼說的:「在重讀孟買決議案時,我發現各位委員是正確的,我卻把它誤解為一種原文中不可能具有的意義。國大黨抵製作戰行動的鬥爭,所根據的理由並不以非暴力原則為不可缺少的因素,上述錯誤的發現使我不可能領導國大黨進行鬥爭了……因此,請你們解除孟買議案加在我身上的責任。」
國大黨工作委員會考慮到與甘地之間分歧太大,根據甘地意願,免除甘地繼續領導國大黨至高無上的虛有職務。
1942110日,甘地向國大黨再次推薦尼赫魯為國大黨領袖。
37日,仰光陷落,看來日本侵略的浪潮很快就要席卷孟加拉和馬德拉斯。情況十分危急。丘吉爾授權戰時內閣中的社會黨同僚溫斯頓·克里普斯作為他的特使前往印度處理有關事務,調解印度各種派別之間的衝突,「促進全印度人民思想和力量的集中」,動員一切力量以服從于英國戰爭計劃壓倒一切的要求。
在這個時候到印度,的確克里普斯是個最佳人選。他是位反對帝國主義者,對印度的要求他曾公開表示過同情,與尼赫魯等國大黨領袖熟悉,還與真納在處理律師應處理的案件中有過交往。而且他又篤信基督教,生活簡樸,與甘地也應該可以打一番交道。他自己也感到自己善言能幹,機敏過人,這次出使印度不會有太多的困難。
3月下旬他一到德里就公佈了他從英國帶來的丘吉爾戰時政府認為「合理而切實可行的」立法草案,即「克里普斯草案」。這個草案的內容大致是:1.大戰結束後,英國政府將立即採取措施建立印度聯邦,並將給予它自治領地位。
2.大戰結束後,成立省和土邦代表會議來制定新憲法。
3.不願加入聯邦的省和土邦,仍可繼續保持與英國現存的關係,或者成立單獨的自治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