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甘地傳記    P 63


作者:布老虎
頁數:63 / 74
類別:傳記

 

作者:布老虎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甘地傳記

摩奴畢竟還是一名少女,她的承受能力遠不及聖雄。她已經悄悄地哭過幾次。不是後悔,而是遺憾他人對這種高尚的體驗不理解。於是她向聖雄建議,為了權宜之計,從大局和為大局奮鬥出發,暫且放棄這種使思想狹隘的人亂成一團的計劃。
甘地無可奈何,心灰意懶,只得接受摩奴的建議。
比哈爾之行,摩奴沒有與甘地做伴。從此,那副草墊子上只有聖雄骨瘦如柴的軀體在上面了。
後來,摩奴仍然回到甘地身邊,大概是6月,兩人又恢復一起過夜,每天照樣形影不離。她把自己所有的青春年華乃至畢生精力都用在陪伴、照顧這位老人,她後來說,她一直認為這是上帝給她的神聖任務。
第十八章
枉然拚搏1947年新年伊始,滿目瘡痍的倫敦濃霧茫茫,顯得十分蕭條和陰森。唐寧街10號,被丘吉爾稱為「那是一位典型的平庸之輩」的工黨教授出身的新任首相艾德禮,臉色陰鬱地正在等待着一位超群逸眾的海軍上將的到來。
他是維多利亞女皇的重孫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維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頓。蒙巴頓今年46歲,在英國早已聲名顯赫。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首相召見他,是要他出任印度副王,也就是印度總督。
首相決定把這項在印度至高無上的任務交給他,不是讓他去統治印度,而是讓他去安排英國撤出印度。這是一項極為痛苦的使命。現在,英國政府決心明智地撤出印度,以免被武力趕跑顯得狼狽。昔日的泱泱帝國今天沒有能力去繼續統治它的殖民地了。
蒙巴頓深知,「這是一項毫無成功希望的使命」。他瞭解前任總督韋維爾元帥,他才華卓越,都被弄得焦頭爛額,自己難道能成功嗎?得到帝國末日時期的這張任命書,並不使蒙巴頓興奮,相反,他感到沮喪。這個職務真還不如剛卸任的東南亞盟軍最高指揮部統帥一職使人心情舒暢。70年前,曾祖母在德里郊區的平原上被宣佈為「印度女皇」,當時,各土邦王公向她歡呼,「祝願維多利亞女皇的君權和統治與天地共長久,與日月爭光輝」。


  
今天自己要親手去結束女皇統治的領地。


  
艾德禮首相向他介紹了印度難以收拾的局面,三億印度教徒與一億穆斯林正處在世代仇殺之中。英國在兩大派別不可調和的夾縫之中越陷越深。現在必須當機立斷,保證平安撤退。
蒙巴頓作為軍人,不可能拒絶首相的任命。他知道,一旦在那裡失敗,過去建立起來的赫赫軍功也將被看成一錢不值了。但是,他雖然年輕,卻同樣顯得非常老練。首相介紹情況後,他立即提出了保證完成任務的先決條件:第一,政府必須公開宣佈,英國保證停止行使主權,同意印度獨立的確切日期,這樣便於他與各派深入談判;第二,在他任職期間,他享有充分的權力和完全的自由,而無需向倫敦請示彙報,尤其不允許倫敦經常插手干預。
首相聽完這兩個條件,驚愕地望着這位年輕的海軍上將,不安地問:「你大概不會要求享有特命全權,使你凌駕于國王陛下政府的權力之上吧?」蒙巴頓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這正是我擔心的,也是我期望的。請您想一想,如果內閣經常幹預,我將如何開展工作?」蒙巴頓本想通過這兩個過分的要求,使首相改變主意,另擇高士,可是首相卻點頭同意。
220日,英國政府即發表聲明,宣佈不遲于 19476月,把權力交給印度人。3月蒙巴頓趕往印度上任。他對印度的情況瞭如指掌。他決定應趕緊分別會見印度三位重要頭面人物,他們是尼赫魯、甘地和真納,如果達不成協議,他將讓印度分治。
他首先與英國印度臨時政府總理尼赫魯會晤。
這時尼赫魯已經58歲,謝頂了。他與蒙巴頓過去有過一面之交,那是在新加坡,年輕的海軍上將剛剛建立起了最高司令指揮部。有人建議上將不要會見這位剛從監獄中釋放出來的人,不要因為上將的會見抬高了他的地位。
蒙巴頓不快地反問道:「我抬高他的身價?相反,正是他給我榮譽,有朝一日,他將成為獨立後的印度總理!」果然被他言中。
尼赫魯,巧舌如簧,下筆成章。他很早得到甘地的確認,在國大黨內不斷擢升,三次擔任該黨主席職務。聖雄早有預見,他們進行的鬥爭火炬將由尼赫魯高舉下去。尼赫魯也把甘地奉若神明。
雖然偶有矛盾和分歧,但他始終懷着真摯的友情追隨甘地。局勢發展到今天,尼赫魯與甘地的關係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只有崇敬的感情還在。
尼赫魯與蒙巴頓一見如故,彼此交談感到很愜意。他們很快在兩個問題上取得了一致意見:必須儘快地採取行動,分治印度必將導致一場悲劇。
在與蒙巴頓會談中,尼赫魯也談到了他對甘地孤身一人赤腳遊說的看法。他說:「甘地弄錯了事情。他希望在傷口上敷抹點藥膏,就能醫治整個印度的軀體,而不願意診斷引起疾病的原因,根治病人的全身。」
尼赫魯與蒙巴頓告別時,雙方開了玩笑。蒙巴頓說:「尼赫魯先生,我希望你不要把我看作結束英國統治的最後一任副王,而是前來為新印度開闢航道的首任副王。”尼赫魯則面帶笑容地回答道:“他們說你富有危險魅力,現在我才知道這句話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