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甘地傳記    P 67


作者:布老虎
頁數:67 / 74
類別:傳記

 

作者:布老虎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甘地傳記

土紡土織是甘地孜孜追求的事業,也是鼓勵人民以此作為和平自救的武器。獨立日在即,國大黨內部開始對這面旗幟上的紡車提出了異議,一些人認為,紡車是舊日印度的形象,是閉關自守的象徵,這種「老太太的工具」,古老而落後。於是決定用一輪車輪取代紡車,表示世界大同。
車輪由一對雄獅簇擁,象徵力量與勇敢。
甘地瞭解這一情況後,心情很不舒暢。他在一封信中寫道:「不管圖案設計的價值如何,我拒絶向炫耀此種學說的旗幟致意。」
在甘地看來,他心愛的祖國不僅在獲得獨立時又遭到分裂,獨立後印度卻很有可能與自己奮鬥幾十年的理想相去甚遠。想起這些,他的心就像要被誰撕碎似地難受。他希望未來的印度,應該是擺脫了奴役的印度,應該是擺脫了現代技術的印度,應該是篤信神冥的印度,應該是沒有暴力的印度,應該是自覺禁慾的印度。他就是想通過這樣嶄新的印度形象在世界上至少在亞洲樹立一個理想的典範。
現在看來不但不可能實現這一願望,相反,自己的理想卻還被新的領導人看成是老朽的胡言。有人甚至還說,紡車是「甘地的玩具」。尼赫魯也撰文寫道:如果追求甘地的主張,人類可能會倒退到過去落後的年代,印度將永遠置於難以想像的令人窒息的自給自足的狀態,即農村自給自足的經濟。
獨立前夕,甘地公開宣佈他對印度獨立後關於領導人生活原則的看法。
他說各部部長以上領導,都必須身穿土布衣服,搬進沒有傭人的寓所,拋棄汽車,擺脫種族偏見,每天至少參加一小時體力勞動,比如紡綫、種菜,打掃廁所。印度領導們,聽到甘地的規定,都感到這位年邁的老人天真幼稚,十分可愛。
獨立之日就是分治之日。現在許多地方都呈現出不祥之兆,衝突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這一點,甘地是早就預料到了。果然,整個7月,種族和教派暴力流血事件又蔓延開來,即將席卷全國。
甘地坐臥不安。


  
最大的導火線可能要算旁遮普和孟加拉省的邊界劃分。1947813日,最後劃分的絶密檔案送到了副王處。副王為了防止在這兩個地區發生慘痛事件,往旁遮普派出了增援部隊,同時宣佈該地區48小時實行宵禁。


  
在這之前,也就是在7月末的一天,甘地執意要拉著尼赫魯前往旁遮普,甘地也不管他對自己的態度如何,這次非一同去不可。他們到那裡慰問了錫克族與印度教徒難民。難民營裡,集中了將近32000多名難民,來自附近100多個村莊,他們都是大規模屠殺事件的倖存者。這裡饑寒交迫,髒亂不堪。
難民看到甘地和尼赫魯吼叫着包圍了他們,向他們痛訴自己的不幸遭遇。甘地在這裡忙個不停,向難民講解衛生常識,告訴他們如何修建廁所,併為他們建立了一個醫療所。回來的時候,兩人坐在車上,已是精疲力竭。身體虛弱的甘地把兩隻腳放在已經與自己的分歧公開化了,不再是他的追隨者的尼赫魯腳上,疲憊地進入夢鄉。
尼赫魯看到難民們慘不忍睹的場面,心境極不平靜。一邊輕輕地為熟睡的聖雄按摩雙腳,一邊閉目沉思自己肩上壓着的沉重負擔。
現在情況越來越緊張,隨時都有可能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甘地從旁遮普回來的第二天,蒙巴頓會晤了他,請他立即趕往加爾各答,用他個人的威望和非暴力學說,去遏制那裡即將發生的屠殺。因為那裡人口稠密,且已形成恐怖事件的慣性,目前已處在火山即將爆發的時刻。蒙巴頓說:「在旁遮普我們有軍隊可以控制住局面。
但是加爾各答如果發生騷亂,我們將處境危艱,對此我感到束手無策。那裡雖然駐紮了一個旅的軍隊,但是實在沒有其他部隊可作增援。如果真的一亂,這座城市就會化為灰燼。」
甘地說:「我早就預料到,一旦印度分治,災難就會發生。這正是你對真納妥協讓步的結果。」
蒙巴頓說:「也許是。但是現在不要再說這些了。只要你一去,我想就是那一個旅的軍隊的援軍。」
本來甘地這一次無意到加爾各答去。他原計劃在印度獨立日子裡,進行祈禱紡綫,並在年初獨自行走到到過的孟加拉南部的諾阿卡利縣去絶食,以進一步安撫那兒仍在惶恐不安的人們。
就在這時,賽義德·蘇拉瓦爾蒂也來請求甘地前往加爾各答輓救緊張局勢。蘇拉瓦爾蒂與甘地的觀點從來都是水火不相容的,而且此人是典型的政客,道德敗壞,為人虛偽,貪財如命。47歲的蘇拉瓦爾蒂衣裝講究,總是穿著鱷魚皮鞋,經常在加爾各答城內與酒吧舞女或青樓女子鬼混;一日三餐都必須有佳餚珍饌,經常惹是生非。19468月,加爾各答發生洗劫屠殺事件,他就是直接責任人。
「直接行動日”那天,他以孟加拉省首相名義,宣佈全城放假一天,阻止警察維持秩序,秘密鼓動穆斯林極端分子行動。他雙手沾滿了人民的鮮血。甘地對他的行為多次進行過批評。他今天苦苦要求甘地,這與他過去的向來趾高氣昂的氣質形成鮮明的跌差。
他心裡懼怕印度教徒報復。但是他卻這樣說:“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一樣,同樣需要你,你經常宣稱,你既屬於穆斯林,也屬於印度教徒。」
甘地向來豁達大度、胸懷寬廣。看到蘇拉瓦爾蒂確實有懇求之意,想到那裡的確需要自己的力量,便答應了。但是他提出兩個附加條件,如果蘇拉瓦爾蒂答應,他便即刻動身。條件為:一是蘇拉瓦爾蒂代表穆斯林必須做出承諾,保證在諾阿卡利縣境內的印度居民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