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新唐書    P 149


作者:歐陽修
頁數:149 / 907
類別:歷史

 

新唐書

作者:歐陽修
第149,共907。
乾符四年春,廬江縣北鵲巢于地。六年夏,鴟、雉集於偃師南樓及縣署。劉向說:「野鳥入處,宮室將空。」
廣明元年春,絳州翼城縣有鵂鶹鳥群飛集縣署,眾鳥逐而噪之。光啟元年、二年,復如之,鵂鶹,一名訓狐。
中和元年三月,陳留有烏變為鵲。二年,有鵲變為烏。古者以烏卜軍之勝負。烏變為鵲,民從賊之象;鵲複變為烏,賊復為民之象。三年,新安縣吏家捕得雉養之,與鷄馴,月餘相與鬥死。四年,臨淮漣水民家鷹化為鵝,而弗能游。鷹以鷙而擊,武臣象也;鵝雖毛羽清潔,而飛不能遠,無搏擊之用,充庖廚而已。
光啟元年十二月,陝州平陸集津山有雉二首向背而連頸者,棲集津倉廡後,數月,群雉數百來鬥殺之。二年正月,閺鄉、湖城野雉及鳶夜鳴。七月,中條山鵲焚其巢。三年七月,鵲復焚巢。京房《易傳》曰:「人君暴虐,鳥焚其舍。」三年十月,慈州仵城梟與鴟鬥相殺。


  
光化二年,幽州節度使劉仁恭屠貝州去,夜有鵂鶹鳥十數飛入帳中,逐去復來。
昭宗時,有禿鶖鳥巢寢殿隅,帝親射殺之。
天復二年,帝在鳳翔,十一月丁巳,日南至,夜驟風,有烏數千,迄明飛噪,數日不止。自車駕在岐,常有烏數萬棲殿前諸樹,岐人謂之神鴉。三年,宣州有鳥如雉而大,尾有火光如散星,集於戟門,明日大火,曹局皆盡,惟兵械存。
○羊禍
義寧二年三月丙辰,麟游縣有羔生而無尾。是月乙丑,太原獻羖羊,無頭而不死。
開元二年正月,原州獻肉角羊。二年三月,富平縣有肉角羊。
會昌二年春,代州崞縣羊生二首連頭,兩尾。占曰:「二首,上不一也。」
咸通三年夏,平陶民家羊生羔如犢。
乾符二年,洛陽建春門外因暴雨,有物墮地如羖羊,不食,頃之入地中,其跡月餘不滅,或以為雨土也。占曰:「當旱。」
○赤眚赤祥
武德七年,河間王孝恭征輔公袥,宴群帥于舟中,孝恭以金碗酌江水,將飲之,則化為血。孝恭曰:「碗中之血,公袥授首之祥。」
武德初,突厥國中雨血三日。
光宅初,宗室岐州刺史崇真之子橫、杭等夜宴,忽有氣如血腥。
武后時,來俊臣家井水變赤如血,井中夜有吁嗟嘆惋聲,俊臣以木棧之,木忽自投十步外。長安中,并州晉祠水赤如血。
中宗時,成王千里家有血點地,及奩箱上有血淋瀝,腥聞數步。又中郎將東夷人毛婆羅炊飯,一夕化為血。
景龍二年七月癸巳,赤氣際天,光燭地,三日乃止。赤氣,血祥也。
天寶六載,少陵原楊慎矜父墓封域內,草人皆流血,慎矜令浮屠史敬思禳之,退朝裸而桎梏于叢棘間,如是數旬而流血不止。十二載,李林甫第東北隅每夜火光起,或有如小兒持火出入者。近赤祥也。
寶應元年八月庚午夜,有赤光亙天,貫紫微,漸移東北,瀰漫半天。
大曆十三年二月,太仆寺有泥像,左臂上有黑汗滴下,以紙承之,血也。
貞元二年十一月壬午,日沒,有赤氣五,出於黑雲中,亙天。十二年九月癸卯,夜有赤氣如火,見北方,上至北斗。十七年,福州劍池水赤如血。二十一年正月甲戌,雨赤雪于京師。


  
元和十四年二月,鄆州從事院門前地有血,方尺餘,色甚鮮赤,不知所從來,人以為自空而墮也。
長慶元年七月戊午,河水赤,三日止。
寶曆元年十二月乙酉夜,西北有霧起,須臾遍天,霧止,有赤氣,或淺或深,久而乃散。
大和元年四月庚戌,北方有赤氣,中有數白氣間之。六月乙卯夜,西北有赤氣。八月癸卯,京師見赤氣滿天。二年閏三月乙卯,北方有赤氣如血。
咸通七年,鄭州永福湖水赤如凝血者三日。
乾符六年,中書政事堂忽旦有死人,血污滿地,不知主名。又禦井水色赤而腥,渫之,得一死女子腐爛,近赤祥也。
中和二年七月丙午夜,西北方赤氣如絳,際天。
光啟元年正月,潤州江水赤,凡數日。
○水沴火
幽州坊谷地常有火,長慶三年夏,遂積水為池。近水沴火也。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五行傳》曰:「治宮室,飾台榭,內淫亂,犯親戚,侮父兄 ,則稼穡不成。」謂土失其性,則有水旱之災,草木百谷不熟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謂不聖。厥咎霧,厥罰常風,厥極凶短折。時則有脂夜之妖,時則有華孽、蠃蟲之孽,時則有牛禍,時則有心腹之痾,時則有黃眚黃祥,時則有木、火、金、水沴土。”
○稼穡不成
貞觀元年,關內饑。
總章二年,諸州四十餘饑,關中尤甚。
儀鳳四年春,東都饑。
調露元年秋,關中饑。
永隆元年冬,東都饑。
永淳元年,關中及山南州二十六饑,京師人相食。
垂拱三年,天下饑。
大足元年春,河南諸州饑。
景龍二年春,饑。三年三月,饑。
先天二年冬,京師、岐、隴、幽州饑。
開元十六年,河北饑。
乾元三年春,饑,米鬥錢千五百。
廣德二年秋,關輔饑,米鬥千錢。
永泰元年,饑,京師米鬥千錢。
貞元元年春,大饑,東都、河南、河北米鬥千錢,死者相枕。二年五月,麥將登而雨霖,米鬥千錢。十四年,京師及河南饑。十九年秋,關輔饑。
元和七年春,饑。八年,廣州饑。九年春,關內饑。十一年,東都、陳許州饑。
長慶二年,江淮饑。
大和四年,河北及太原饑。六年春,劍南饑。九年春,饑,河北尤甚。
開成四年,溫、台、明等州饑。
大中五年冬,湖南饑。六年夏,淮南饑,海陵、高郵民于官河中漉得異米,號「聖米」。九年秋,淮南饑。
咸通三年夏,淮南、河南饑。九年秋,江左及關內饑,東都尤甚。
乾符三年春,京師饑。
中和二年,關內大饑。四年,關內大饑,人相食。
光啟二年二月,荊、襄大饑,米鬥三千錢,人相食。三年,揚州大饑,米鬥萬錢。
大順二年春,淮南大饑。
天祐元年十月,京師大饑。
○常風
武德二年十二月壬子,大風拔木。《易》巽為風,「重巽以申命」。其及物也,象人君誥命,其鼓動于天地間,有時飛沙揚塵,怒也,發屋拔木者,怒甚也。其占:「大臣專恣而氣盛,眾逆同志,君行蒙暗,施於事則皆傷害,故常風。」又「飄風入宮闕,一日再三,若風聲如雷觸地而起,為兵將興。」
貞觀十四年六月乙酉,大風拔木。
咸亨四年八月己酉,大風落太廟鴟尾。
永隆二年七月,雍州大風害稼。
弘道元年十二月壬午晦,宋州大風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