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晚清文選    P 380


作者:林則徐等
頁數:380 / 483
類別:古典散文

 

晚清文選

作者:林則徐等
第380,共483。
惟學堂之設,專取中材,古之作者,曠代一睹。董匡劉韋,或學究天人,或勛閥宰輔。考其致力,仍屬專經。四君事業,二千年來,不可多得,尚且專經。今中學堂百千萬億之學生,能如是,是亦足矣。乃以古者聰明絶世之偉人,所不能不敢之事,強此蕓蕓,有何仇怨,陷以深阱。且專經而經存,兼習而經亡。覆轍昭然,昔賢所嘆。學生借是書為經學普通,擇一經為專業又以全經為普通,再擇一官為專業。千溪萬徑,以適國為歸。既得歸國,奚必偏歷歧途,往勞車馬。管中窺日,終勝霧裡看花。若董、劉諸君政事文章,取諸宮中,逢原左右,由精而博,應變無方。蓋各經包羅萬有,泛應不窮。然非專精則熟視無睹,行有餘力,方可學文。一國三公,終於無成。學者亦惟旅進旅退,敷衍日月而已。故古人之博,由專以成。經傳博約之說,舊皆誤解。心無所主,故功課繁,即教者亦苦騖廣貪多,斷難成業。借是書為老馬,改道前驅,事半功倍。若因其簡要,便于兼綜。則失編錄之苦心。《王制》一冊,包典考而有餘。《春秋》一編,即廿史之模範,必先分學分經分官分事,各究偏長,合為全善。學堂數百萬人,人能偏長,每門可用不下萬人。即屬專材,何憂乏用?若求全備,以周公才藝,遍責學生,清夜自思,亦當發笑。即使人皆周公,受職之外,均屬枉勞。時局需人,尚欲別開速途,本有迫不及待之勢。與其一日遍習十餘事,一人遍讀四庫書,大而無當,徒勞仰屋。何如改弦易轍,仿速成科,一人十年課程,分之十人,則一年而畢。再分二十人,則半年而畢。中外學術,專科有師,一年皆可有成。以此求速,則三年之艾,安見終身不得乎!外國學校章程,譯者恐失其旨,否則明於局廠,昧于庠序。博考四國,原不盡同,相與商榷,庶得改良乎?

☆嚴復○上皇帝萬言書



  
臣聞跛者不忘履,眇者不忘視,一身且然,而況國乎?夫古今中外之人君,其發揚蹈厲,撥亂奠基,功著于當時,慶流于後嗣者,大抵處積弱難治之勢,奮于存亡危急之秋,而大得志,不必承庥繼明,席富強之餘烈,而後可以有為也。中國者,大府之國,廣土眾民,有四五千年之教化,五洲諸部,方之蔑矣。顧今日大勢岌岌,不治將亡,為有識所同憂,而泄沓宴豫,顧取延歲時,一隅有警,則君臣相顧失色,甚者罷朝痛哭,不知所圖。舉朝之人,無有能為陛下畫一策、出一謀以禦侮威敵者,徒容忍氵典氵忍,順敵所求,如償逋然,求遂責解,相對歡然,如克大敵者。見兔既不思顧犬,亡羊復不思補牢。臣伏處草野,仰觀朝廷所為,私竊痛之。


  

臣聞古今有不為治之國,而天下無不可治之時。陛下果欲有為,則臣今所言,未必無可採擇者,惟留神幸察。臣惟中國之積弱,至于今為已極矣。此其所以然之故,由於內治者十之七,由於外患者十之三耳。而天下洶洶,若專以外患為急者,此所謂為目論者也。且即外患而言,其勢之至于今日者,不自今日始也。機動于明代國朝之間,而大著于道光咸豐之際。使當日者,見其已著矣,吾君臣上下,毅然閔然,為深究詳察其所由來,而豫具所以待之之術,則所為外患者,一見不再見可也。不幸傲而弗圖,使之再見三見屢見而終不為之所,在是乎有甲午東方之役。

不獨撓敗為辱也,其辱有餘于撓敗者焉。而吾國之權力,乃為天下所盡窺,雖欲為前之苟延歲月,有不可得者矣。然而彼各國猶未敢輕量中國也。彼以謂中國之所以不振者,坐不知外情、不求自奮已耳。使其一旦知外情、求自奮,則以其壤地之大,物產之閎,君權之重,其富強之效,孰能當之!今者以中國之大,而辱于日本,意者其將知外情而深以不振為憂,而力圖其所謂自奮者乎?此所以東事以還,外人之於中國,觀聽之深,十倍于曩者。凡吾朝野上下舉動之意向,莫不深訁而詳論之。何則?望之深故察之審也。然而以彼謂有愛於中國者,則又非也。不愛則何為而深望之?曰懼中國之終於不振,致啟戎心,破各國平權之局,兵事大起,而生民塗炭也。

蓋今日各國之勢,與古之戰國異。古之戰國務兼併,而今之各國謹平權。此所以宋、衛、中山,不存於七雄之世,而荷蘭、瑞士、丹麥、尚瓦全於英、法、德、俄之間。且百年以降,船械日新,軍興日費,量長較短,其各謀于攻守之術也亦日精,兩軍交綏,雖至強之國,無萬全之算也。勝負或異,死喪皆多,且難端既構,累世相仇,是以各國重之。使中國一旦自強,與各國有以比權量力,則彼將隱消其侮奪覬覦之心,而所求於我者,不過通商之利而已,不必利我之土地人民也。惟中國之終於不振而無以自立,則以此五洲上腴之壤,無論何國得之,皆可以鞭笞天下,而平權相制之局壞矣。慮此之故,其勢不能不爭,其爭不能不力。然則必中國自主之權失,而後全球之殺機動也。雖然,彼各國豈樂於為是哉!爭存自保之道,勢不得不然也。臣故曰:各國望中國自強,望之深故察之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