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晚清文選    P 384


作者:林則徐等
頁數:384 / 483
類別:古典散文

 

晚清文選

作者:林則徐等
第384,共483。
至于俄之國勢,則與英懸殊。英島國也,而俄處大陸,地勢平衍,跨有二洲,遊牧農漁之利最富,陸師額設之多,甲于天下,善治而自守,收蔥嶺以西部落,夫已蔚為雄國矣。然自大彼得崛興以來,常以無四時不凍口門,使商利不恢,國威不暢為恨。百數十年,其君若臣所處心積慮,不遺餘力者,為斯一事而已。拓土開疆抑其次也。彼維特海白海皆凍,不足以蓄船;黑海寬矣,而內有君士但丁之限,外則地中海東西兩頭,皆英人司其門戶,俄不得以逞志也。前者思南通波斯、阿富汗,以出印度洋矣,然此又英人所必爭,雖死不能入尺寸者也。咸豐末年,以中國之多故,伺隙蹈瑕,唾手而得我黑龍江之東部,於是俄肇有海參{山威}自由之海口,而其東方之略,亦用此為起點矣。自彼得堡以抵海參威,一徑兩海,中間徑六七千迷盧,多窮徼荒寒之地,俄不惜籌數百兆之費,創為錫伯利亞之鐵路以通之。英通海而俄通陸,道成則有以奪英之商權,而大得志。嗟夫!謀若此,可謂高掌遠者矣。不幸道未成而有甲午之事,高麗失,而我喪師。日本薦食上國,且有以妨俄數十年慘淡經營之大業,此其勢所不能不爭者也。於是俄既以助我為名矣,則英自不能不合日本;而法、德者,則俄自知兵力之單,而引以為重者也。夫法之事俄久矣,其事俄也,疾英國而思報德人也。俄一舉足,有以為二國輕重,德不能樹襟背之敵,故不得已,而折入于俄。然往者俄、法衡而德、奧欲為從矣。且使法人報德之志,日久而衰,則俄、法之交或不可恃,大抵各適己事而已。此泰西各國之大略也。

至于泰東今日之局,俄、日殆有不可解之深仇。日于俄之助我也,怨淺,于俄之以我為名以自利也,怨深。且俄人在韓之所為,尤使日人а娟不能出氣。故乙未至今,兩國傖亻襄,爭為戰備,簡軍峙糧,無一息之逸,吾沿海米價,為之昂騰。度日本之未與俄告絶者,度英援之未足深恃故耳。今夫英固海上之雄國也,往者泰東西有事,英罔不執牛耳者矣。顧近歲以來,獨若謙讓未遑,不敢為天下先者,是亦有故。海軍之費已重,屬地已多,恐窶藪之不容穴,一也;其治已成民主之規,民主者,不甚以併兼為利,二也;為各國所妒冒者深,已亦自危孤立,三也;非洲南北,移民新壤,與各國日有違言,國事已冗,四也;前之成績,備極崇閎,今即不爭,已多厚實,爭之而勝,得者無多;爭之不勝,國榮頓減,故常以持盈保泰為事,五也;君王后享國六十年矣,即位以來,國之富強日臻,己之身名俱泰,為其前史所未有,當國者咸思保其晚節,不忍輕舉,六也。以此六故,雖武備日修,力足以與人爭先,而無往不為持重,此客歲以前英人大略之政策也。然臣聞其近月以來,稍稍變矣。變則英、日兩島國,左提右挈,必有以阻俄人之東略;而俄人不能為讓,則東方戰事,始殷然矣。至既戰之後,各國之離合綜錯,與其勝敗之數,雖有明智,不可得以豫言也。昔者甲午之役,備國皆以日本為必危;去歲土希之戰,論者又以希臘為宜勝,及其事驗明白,皆異人言。是故事變之來,非臣愚所能豫決。而所決然可知者,則我必受其敵而已。蓋外國之事,如海流然,方其瀾之安也,則蛟龍鯨鯤,翔泳奔突,奮迅悅豫于濤波之中,皆寬廓有餘,而不足為患;及其聚為海嘯,則渾亂蕩,水之百怪,皆鬱勃放肆,求自快其意而不可禦,而所沖之地,田廬民舍,罔不被災者矣。



  
是故目前東方之禍,苟有術以弭之,亟宜早為之所。臣遍觀歐、亞二洲之中,其能弭是禍者,獨中國而已。而中國之中,獨一人而已,則皇帝陛下是也。設今者陛下奮宸斷、降德音,令計臣籌數千萬之款,備戰艦十餘艘為衛,上請皇太后暫為監國,從數百親賢貴近之臣,航海以游西國,歷聘諸有約者,與分庭抗禮。為言中國天子有意為治,今之來者,願有以聯各主之歡,以維治東方太平之局,懷保中外之人民。繼自今,事之彼此交利,如通商,如公法,義所可許者,吾將悉許之無所靳。且吾將變法進治,俾中西永永協和,惟各國之助我。而其有陰謀無義,侮奪吾土地,而蹂躪吾人民者,吾將與有義之國為連以禦伐之。夫如是,則不待陛下詞之畢,五洲稱聖明英武,而東方分爭之禍弭矣。

伏維陛下所遭之時,為中國古今帝王所未曾有,則陛下應機發業,亦當出於帝王所未嘗為。陛下果采臣言,則上之有以永宗廟萬世之安,下之有以拯億兆之黎元而作其氣,外之有以解東西各國不已之兵爭而弭其禍。陛下一舉,賢于堯、舜、禹、湯、文、武遠矣。此臣所不勝為陛下大願者也。夫帝王會同,在西國亦年月事耳,而自陛下行之,有如是之效驗者,在西國則為數見而不鮮,在中國則曠古而非常也。至于親履其地,則有以知中西政俗之異同。知其異同,則有以施吾因應修改之治,其為益甚眾,有非臣所能詳舉而細論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