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羅馬帝國興亡史    P 123


作者:吉本
頁數:123 / 319
類別:西洋古代史

 

作者:吉本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羅馬帝國興亡史

在帝國的東部,同時也在西部,在城市,同時也在鄉村都有一大批廟宇仍然受到尊敬,或至少並未遭到毀壞;而那些篤信異教的群眾仍然有幸在地方政府的允許,或至少在它的默許下,享受他們所熱衷的奉獻犧牲、整日祭禱和遊行的活動。在這道血腥的敕令估計的發佈日期過去約4年後。君士坦提烏斯親自拜訪了羅馬的一些神廟,他的十分得體的表現被一位異教的演說家推崇為值得後來的君王效法的榜樣。「這位皇帝」敘馬庫斯說,「已同意女灶神修女的特權神聖不可侵犯;他賦與羅馬貴族以僧侶的神聖地位,批准了支付公眾祭祀和犧牲費用的津貼;而且,儘管他自己信奉另一種宗教,他卻決無意在整個國家範圍內取消神聖的古老宗教的活動。」元老院仍然通過一些莊嚴的法令,把他的過去的一些君主封為神靈;君士坦丁本人在死後也和那些他生前曾百般祗毀和污衊的眾神坐在一起了。
由努馬首先提出,並被奧古斯都用來自稱的總教主這一頭銜、徽記和特權,七位基督教皇帝都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些皇帝從這個他們自己拋棄的宗教所獲得的對宗教的絶對統治權,比從他們自稱信奉的宗教所獲得的要大得多。
基督教的分裂延緩了異教的衰亡;真正熱心全力進行那場反對非基督教教徒的聖戰的並不是皇帝和主教,因為在他們看來更為迫在眉睫的危險是罪惡的國內叛亂。根除偶像崇拜的做法,根據已建立的不寬容的原則,也許是正當的:輪番在帝國朝廷當權的敵對的各派系,彼此都害怕疏遠或甚至激怒一個儘管日漸衰敗,卻仍然擁有強大力量的教派。一切有關權威和時尚,利害和理智的動機全都對基督教有利;只是在他們獲得勝利的影響還沒來得及被普遍感受到的時候,兩三代人的時光卻已經過去了。
經歷了許久時間,如此之晚才在羅馬帝國建立起來的這一宗教一直似受到許多人的推崇,但這並非出於慎重考慮、僅僅不過是出於舊日的習慣而已。國家和軍隊的榮譽都被隨隨便便賞給君士坦丁和君士坦提烏斯的所有的臣民;而相當一部分知識、財富和勇氣仍然被用於為多神教效力。
元老、農民、詩人、哲學家的迷信思想來源是完全各不相同的,但他們在多神教的廟宇中卻全都同樣表現得十分虔誠。一個被禁止的教派獲得的令人感到侮辱的勝利無形中激起他們的狂熱情緒;而由於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帝國的假定的繼承人,一位從野蠻人手中解放高盧的年輕而勇猛的英雄已暗中信奉了他們的祖先的宗教,他們的一切希望又因此完全復活了。
異教的反改革鬥爭第二十二章尤利安的繼位。
他的人品。
君士坦提烏斯在經過一段暴虐的統治後,在與尤利安進行內戰的前夕,于361年死去,尤利安也便成為帝國的唯一皇帝。


  
尤利安的短暫的統治的指導思想來之於他從早期的學習中獲得的兩種動力。
一是實現哲學家親王的理想。


  
他把這一理想和實際改革、經濟政策以及改前代朝政的方向使之符合古代單純體制的努力結合起來。
二是他雄心勃勃,企圖效法亞歷山大大帝進行東征。
對後人來說,尤利安的特殊意義在於他排斥基督教,企圖改革和重建各種異教教派。
尤利安的繼位由於迫不及待地盼望重訪他的出生地和帝國的新都,尤利安從納蘇斯出發,直穿進海穆斯山區和色雷斯城向前進發。當他到達赫達克利亞的時候,相距60英里以外的君士坦丁堡的居民全都前來歡迎他;他於是在士兵、人民以及元老們的恭敬的歡呼聲中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城中。
無數的群眾滿懷崇敬之心擁擠在他的身旁,而當他們看到這位在如此缺乏經驗的幼小年紀就曾挫敗了日耳曼的野蠻人,現在又如何一帆風順從大西洋岸邊直穿整個歐洲大陸到達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一位英雄,竟如此身材矮小,衣着簡樸時,也許頗為失望了。
幾天以後,在去世的皇帝的遺體在港口上岸的時候,尤利安的臣民對於他們的君王所表現的或真或假的熱情報以熱烈的歡呼。他不戴王冠,身着喪服,步行着跟隨送葬的隊伍一直來到安放遺體的聖使徒大教堂:即使他的這種表示尊敬的舉動可以解釋為全不過出於對一位皇室成員的出身和榮耀的自私的禮拜,但他的眼淚卻無疑向世人表明他已經忘記死者對他的傷害,而只記得君士坦提烏斯交託給他的責任了。
在阿魁利亞軍團確知皇帝已去世之後,他們便立即打開了城門,並以幾位有罪的首領作為犧牲,很容易便得到了小心謹慎或寬宏大量的尤利安的赦免;他這時年僅32歲便已毫無爭論地完全佔有羅馬帝國了。
某些哲理曾教導尤利安應考慮行與止的得失;但他的高貴出身和生活中的特殊遭遇從來不容他有選擇的自由。他可能真心喜愛學院的園林和雅典的社會;但先是由於君士坦提烏斯的意願,後來又由於他的不公正的作法,他被迫不得不,不顧自己的身體和名聲可能遭到的危險,致力於拯救帝國的偉大聲譽;不得不向世人和後世保證對千百萬人的幸福負責。
尤利安的老師柏拉圖曾說過,管理我們的羊群和牛群的工作永遠必須交託給特種人物;而各個民族的行為則需要,也應該,借助于上天的智慧和眾神的力量,每當他想到這些話,便不禁不寒而慄。根據這些原則,他十分正確地得出結論說,任何人要想統治一個國家便應力求使自己和神靈一樣完美;他應該從自己的靈魂中清除掉屬於凡人和塵世所有的那一部分;他應該消除自己的慾望,開擴自己的眼界,調節自己的熱情,並降服亞里士多德用作比喻的那頭將登上專制君王寶座的野獸。尤利安的由於君士坦提烏斯之死而完全建立在獨立的基礎上的皇座是理性的寶座、美德的寶座,或者也可能是虛榮的寶座。他討厭榮譽,放棄享樂,卻只是永遠勤奮地履行他的高位加之於他的職責:如果他的臣民也曾被迫不得不按這位具有哲學家頭腦的君王用以自我約束的嚴格法則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行動,也沒有多少人會同意讓他從王冠的重負下解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