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莊子註譯    P 73


作者:莊子
頁數:73 / 244
類別:哲學

 

作者:莊子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莊子註譯

(12)馳:馬快速奔跑;下句「驟」字同此義。「馳之」、「驟之」,意指打馬狂奔,要求馬兒速疾奔跑。
(13)整:整齊劃一;下句「齊」字同此義。「整之」、「齊之」,意指使馬兒步伐、速度保持一致。
(14)橛(jué):馬口所銜之木,今用鐵制,謂馬口鐵。飾:指馬絡頭上的裝飾。
(15):「策」字的異體。馬鞭用皮製成叫鞭,用竹製成就叫「策」。
(16)埴(zhí):粘土。
(17)稱:稱舉,讚揚。
【譯文】
馬,蹄可以用來踐踏霜雪,毛可以用來抵禦風寒,餓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時揚起蹄腳奮力跳躍,這就是馬的天性。即使有高臺正殿,對馬來說沒有什麼用處。等到世上出了伯樂,說:「我善於管理馬。」於是用燒紅的鐵器灼炙馬毛,用剪刀修剔馬鬃,鑿削馬蹄甲,烙制馬印記,用絡頭和絆繩來拴連它們,用馬槽和馬床來編排它們,這樣一來馬便死掉十分之二三了。餓了不給吃,渴了不給喝,讓它們快速驅馳,讓它們急驟奔跑,讓它們步伐整齊,讓它們行動劃一,前有馬口橫木和馬絡裝飾的限制,後有皮鞭和竹條的威逼,這樣一來馬就死過半數了。制陶工匠說:「我最善於整治粘土,我用粘土製成的器皿,圓的合乎圓規,方的應於角尺。」木匠說:「我最善於整治木材,我用木材製成的器皿,能使彎曲的合於鉤弧的要求,筆直的跟墨線吻合。」粘土和木材的本性難道就是希望去迎合圓規、角尺、鉤弧、墨線嗎?然而還世世代代地稱讚他們說,「伯樂善於管理馬」而「陶匠、木匠善於整治粘土和木材」,這也就是治理天下的人的過錯啊!
【原文】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①。彼民有常性②,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③;一而不黨④,命曰天放⑤,故至德之世⑥,其行填填⑦,其視顛顛⑧。當是時也,山無蹊隧⑨,澤無舟梁⑩,萬物群生,連屬其鄉(11),禽獸成群,草木遂長(12)。是故禽獸可系羈而遊(13),鳥鵲之巢可攀援而(14)。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15),惡乎知君子小人哉(16),同乎無知(17),其德不離(18);同乎無欲,是謂素樸(19)。素樸而民性得矣。


  
及至聖人,蹩躠為仁(20),踶跂為義(21),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為樂(22),摘僻為禮(23),而天下始分矣。故純樸不殘(24),孰為犧尊(25)!白玉不毀,孰為珪璋(26)!道德不廢(27),安取仁義(28)!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29)!五聲不亂,孰應六律!夫殘朴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
【注釋】
①意:意謂,認為。


  
②常性:不會改變的、固有的本能和天性。
③同德:指人類的共性。
④黨:偏私。
⑤命:名,稱作。天放:任其自然。
⑥至德之世:人類天性保留最好的年代,即人們常說的原始社會。
⑦填填:穩重的樣子。
⑧顛顛:專一的樣子。
⑨蹊(xī):小路。隧:隧道。
⑩梁:橋。
(11)連屬:混同的意思。
(12)遂:遂心地。
(13)系羈:用繩子牽引。
(14)攀援:攀登爬越。(kuī):同「窺」,觀察、探視。
(15)族:聚合。並:比並。
(16)君子、小人:傳統觀點認為分別指履道方正的人和殉物邪僻的人,我認為當指統治者和被統治者。
(17)同:通作「惷(chǔn)」,愚蠢;這個意義後代寫作「蠢」。
(18)離:背離、喪失。
(19)素:未染色的生絹。樸:未加工的木料。「素樸」在這裏喻指本色。
(20)蹩躠(biéxuē):步履艱難、勉力行走的樣子。
(21)踶跂(zhìqǐ):足跟上提、竭力向上的樣子。
(22)澶(dàn)漫:放縱地逸樂。
(23)摘僻:繁瑣。
(24)純樸:完整的、未曾加過工的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