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莊子註譯    P 77


作者:莊子
頁數:77 / 244
類別:哲學

 

作者:莊子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莊子註譯

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當年的齊國,鄰近的村邑遙遙相望,雞狗之聲相互聽聞,魚網所撒布的水面,犁鋤所耕作的土地,方圓兩千多裏。整個國境之內,所有用來設立宗廟、社稷的地方,所有用來建置邑、屋、州、閭、鄉、裏各級行政機構的地方,何嘗不是在效法古代聖人的作法!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殺了齊國的國君也就竊據了整個齊國。他所盜竊奪取的難道又僅僅只是那樣一個齊國嗎?連同那裏各種聖明的法規與制度也一塊兒劫奪去了。而田成子雖然有盜賊的名聲,卻仍處於堯舜那樣安穩的地位,小的國家不敢非議他,大的國家不敢討伐他,世世代代竊據齊國。那麼,這不就是盜竊了齊國並連同那裏聖明的法規和制度,從而用來守衛他盜賊之身嗎?所以我曾試圖討論這種情況,世俗的所謂聰明人,有不替大盜積聚財物的嗎?所謂的聖人,有不替大盜防守財物的嗎?
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從前龍逢被斬首,比干被剖胸,萇弘被掏肚,子胥被拋屍江中任其腐爛。即使象上面四個人那樣的賢能之士,仍不能免於遭到殺戮。因而盜蹠的門徒向盜蹠問道:「做強盜也有規矩和準繩嗎?」盜蹠回答說:「到什麼地方會沒有規矩和準繩呢?憑空推測屋裏儲藏著什麼財物,這就是聖明;率先進到屋裏,這就是勇敢;最後退出屋子,這就是義氣;能知道可否採取行動,這就是智慧;事後分配公平,這就是仁愛。以上五樣不能具備,卻能成為大盜的人,天下是沒有的。」從這一點來看,善人不能通曉聖人之道便不能立業,盜蹠不能通曉聖人之道便不能行竊;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麼聖人給天下帶來好處也就少,而給天下帶來禍患也就多。所以說:嘴唇向外翻開牙齒就會外露受寒,魯侯奉獻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趙國都城邯鄲遭到圍困,聖人出現了因而大盜也就興起了。抨擊聖人,釋放盜賊,天下方才能太平無事。
【原文】
夫川竭而穀虛①,丘夷而淵實②。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③。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④,則是重利盜蹠也⑤。為之鬥斛以量之⑥,則並與鬥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⑦,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⑧,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⑨,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⑩,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並鬥斛權衡符璽之利者(11),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12),斧鉞之威弗能禁(13)。此重利盜蹠而使不可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故曰: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4)。彼聖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15)。
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16),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17);掊鬥折衡(18),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19),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20),鑠絕竽瑟(21),塞瞽曠之耳(22),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23);滅文章(24),散五采(25),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矩,工倕之指(26),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27)。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28),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29)。彼人含其明,則天下不鑠矣;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矣(30);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皆外立其德(31),而以爚亂天下者也(32),法之所無用也(33)。


  
【注釋】
①竭:乾涸。虛:空曠。
②夷:平。淵:深潭。實:滿。
③故:事故,變故。
④重(zhòng)聖人:使聖人之法得到重視。


  
⑤重利盜蹠:使盜蹠獲得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