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莊子註譯    P 201


作者:莊子
頁數:201 / 244
類別:哲學

 

莊子註譯

作者:莊子
第201,共244。
陽子居往南到沛地去,正巧老聃到西邊的秦地閒遊,陽子居估計將在沛地的郊野遇上老聃,可是到了梁城方才見上面。老子在半路上仰天長歎說:「當初我把你看作是可以教誨的人,如今看來你是不可受教的。」陽子居一句話也沒說。到了旅店,陽子居進上各種盥洗用具,把鞋子脫在門外,雙腳跪著上前說道:「剛才弟子正想請教先生,正趕上先生旅途中沒有空閒,所以不敢冒然啟齒。如今先生閒暇下來,懇請先生指出我的過錯。」老聃說:「你仰頭張目傲慢跋扈,你還能夠跟誰相處?過於潔白的好像總會覺得有什麼污垢,德行最為高尚的好像總會覺得有什麼不足之處。」陽子居聽了臉色大變羞慚不安地說:「弟子由衷地接受先生的教導。」陽子居剛來旅店的時候,店裏的客人都得迎來送往,那個旅舍的男主人親自為他安排坐席,女主人親手拿著毛巾梳子侍候他盥洗,旅客們見了他都得讓出座位,烤火的人見了也就遠離火邊。等到他離開旅店的時候,旅店的客人已經跟他無拘無束爭席而坐了。
雜篇 讓王第二十八
讓 王
【題解】


  
「讓王」,意思是禪讓王位。篇文的主旨在於闡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礙生命的思想。利祿不可取,王位可以讓,全在於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輕物重生」的觀點歷來多有指斥,認為與莊子思想不合,但其間亦有相通之處;且先秦諸子思想也常互相滲透與影響,盡可看作莊子後學所撰。
全文寫了十六七個小故事,大體可以劃分為十個部分。第一部分至「終身不反也」,寫許由、子州支父、善卷和石戶之農不願接受禪讓的故事,明確闡述了重視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卻不能以此害生。本部分在闡明題旨上處於重要地位。第二部分至「此固越人之所欲得為君也」,寫周文王的祖父大王亶父遷邠和王子搜不願為君的故事,在前一部分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重視生命的思想。第三部分至「豈特隨侯之重哉」,通過華子與昭僖侯的對話和魯君禮聘顏闔而顏闔不願接受的故事,進一步指出要分清事物的輕與重,生命是重要的,利祿、土地等身外之物是不值得看重的,用寶貴的生命去追逐無用的外物,就好像用隨侯之珠彈打高飛的麻雀。第四部分至「民果作難而殺子陽」,寫列子貧窮卻不願接受官府的贈予。第五部分至「遂不受也」,寫屠羊說有功也不受祿,表達了輕視利祿、追求高義的思想。第六部分至「是丘之得也」,寫原憲、曾子、顏回身處卑微、生活貧困,卻不願為官,不願追求利祿,表達了安貧樂道的思想。第七部分至「可謂有其意矣」,通過魏牟和瞻子的對話,提出「重生」、輕利的觀點。第八部分至「故許由娛于潁陽而共伯得乎共首」,寫孔子身處厄境也隨遇而安,說明得道之人方能「窮亦樂」、「通亦樂」。第九部分至「乃負石而自沈于廬水」,寫北人無擇、卞隨和瞀光諸隱士鄙薄祿位不願為君的故事,內容跟第一部分相似。餘下為第十部分,寫伯夷、叔齊對周王朝奪取天下的評價,斥之為「推亂以易暴」,寧可餓死于首陽山,也不願「並乎周」而玷污自身。
【原文】
堯以天下讓許由(1),許由不受。又讓于子州支父(2),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3),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4),又況他物乎!唯無以天下為者(5),可以托天下也。
舜讓天下于子州支伯(6)。子州支伯曰:「予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7),而不以易生(8),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